每帶一個班級,都會遇上幾個問題學生,無一例外。如何轉化這些問題學生,我的切入點是建立與學生的“共同愛好”,借此走進學生心靈,對癥下藥。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懷著夢想,成為一名初中教師。初出茅廬的我接了個有名的“亂班”,挑頭的學生更讓我頭疼。這名叫王剛的學生留著刺猬頭,衣服總是半敞著,整天都是滿臉的不屑。他上課要么睡覺,要么交頭接耳,自以為是,不服管教。他還是班里幾個淘氣男生的“大哥”,帶頭搗亂,甚是囂張。 起初,只要他違反紀律,我就橫眉冷對,嚴加拷問,嚴厲斥責。幾個回合下來,王剛不但沒服軟,還更加硬氣了。我的“硬碰硬”的老法子根本不奏效。于是,我換位思考,想到像他這樣的學生,以往得到的幾乎全是老師的冷眼、家長的呵斥,最缺乏的是關愛、尊重和信任。 于是,我決定改變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攻心為上。我先了解王剛的家庭情況,搜尋他的優(yōu)缺點。原來,王剛的母親長年臥病在床,父親靠收廢舊物品維持生計,對孩子無暇照顧。但王剛身上也能找到一些閃光點: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講哥們兒義氣,好打抱不平,對班里的一名弱智生悉心照顧;愛運動,愛打籃球。為了投其所好,我利用周末和空余時間,讀起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又買來籃球進行“研究”“訓練”,用最短的時間培育起我與王剛的“共同愛好”。 一天放學后,我與王剛在樓道里相遇。他剛打算開溜,我就裝作有氣無力的樣子對他說:“麻煩你幫老師把書抱到辦公室,這幾天看籃球賽、讀武俠小說,沒休息好,頭有點暈!”“老師,你也喜歡籃球和武俠小說?”王剛很興奮,“沒想到咱倆有共同愛好!”從此,我常找他聊天,和他聊籃球、評比賽,談論金庸筆下的人物,彼此成為講義氣的“哥們兒”了。 王剛對我的態(tài)度也由先前的頂撞,變得恭敬了。他聽從了我的勸告,衣服整潔了,頭發(fā)剪成了小平頭,上課也守紀律了。我趁熱打鐵,周末給王剛的父母寫了一封信,信中寫的是王剛的進步與轉變,并讓他捎回。信封沒有封口,我猜想他會打開看——這也正是我希望的,我希望用信任與無聲的鼓勵,讓他重拾自信,學習更加上進。 學校舉行籃球賽,考慮到他家經濟比較困難,我就買了一套籃球服送給他,說:“下個月學校里要組織籃球賽,你是咱班的隊長,一定要帶領隊員好好打,拿個大獎回來?!蓖鮿傉J真地說:“老師,我保證完成任務?!苯涍^一個多月的訓練備戰(zhàn),我們班取得了年級部第二名的好成績。王剛領回獎,激動地告訴我:“老師,我從來沒像今天這么風光過?!?/p> 漸漸地,我看到了王剛的變化:上課認真聽講了,回答問題積極了,自習課也不搗亂了,放學后會主動向同學、老師請教問題…….兩年后,他順利考上了高中。領取錄取通知書后,他發(fā)自內心地向我表達感激之情:“老師,如果沒有你,我還是那塊討人嫌的‘廢鐵’?!?/p> 王剛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這名學生的轉變和成長,不僅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警示。我開始明白,班主任帶學生要走心。只要真心愛學生,你就會找到問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找到一個共同交流的“平臺”和契機,就可以為問題學生的轉化開啟一扇窗。(作者:許方,單位:云南省玉溪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