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教學教研】>【課程改革
        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詩教課程
          [2020-05-29 09:48]  瀏覽次數(shù):7828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詩教課程

        來源:中國教師報 2020-05-13 作者:陳希良

           詩教,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培育出中華民族文化個性精神?!抖Y記·經(jīng)解》說:“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薄皽厝岫睾瘛本褪强鬃右栽娪说睦硐肴烁衲繕恕K?,《論語·泰伯》云:“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娊淘诙Y樂教化之先,是通向禮樂教化、成為仁人君子的起點和通道。

            特別是在當下這個信息化、技術化、智能化的3.0時代,我們越是走向全球化,越是凸顯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它是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人文之力。所以,新時代基礎教育中的詩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漢莊中心學校教師徐小鳳就根據(jù)教學要求,結(jié)合專業(yè)特長,以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為例,設計并實施課程,特色顯著,值得思考和借鑒。

            借助音樂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情感的躍動是學生高效認知的內(nèi)驅(qū)力,教師若是如孔子一般讓學生“憤悱”不已,意味著首先打開了通往學生學習的心靈之門。當然,如何藝術地“呈現(xiàn)”目標需要明確目的和熟知學生的情況才行。于是,教師根據(jù)課程目標,設計了4個環(huán)節(jié)——

            1.呈現(xiàn)學習目標和圖畫,并通過講出故事引起“憤悱”。將課程內(nèi)容形象化,以圖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是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而且中國古典詩畫同源。

            2.配樂,在音樂中范讀《游子吟》。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是打動學生心靈的有效手段??鬃咏逃淖罡咧腔劬褪恰俺扇酥馈?,以詩教育人格,尤其重視樂對詩的“興發(fā)、感動”作用。所以,以聲和樂作為打開詩教的策略是自洽的。

            3.配樂并使集體站起來齊讀。身體的姿態(tài)決定著人的情緒、心態(tài)和思維。美國學者霍爾指出:“對于一些學生來說,使用個人輔助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基本的身體和感覺通道進入學習環(huán)境?!痹鰪妼W生的身體記憶、情緒記憶、體驗記憶是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4.在呈現(xiàn)學習結(jié)果的基礎上配樂朗讀。這是對課程的二次學習,一是為了使學生熟知詩歌韻律美,二是使學生內(nèi)心加工自動化水平得到提高。從而對課程進行深度學習。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感知、認知、學習行為、參與方式、自我調(diào)節(jié)提供多種媒介的多樣選擇,基于學生學習的課程實施才能推動學生的成長。

            通過“讀、吟”品鑒詩歌。多種形式的“讀、吟”使課程“舒展盛開”,讓學生自主“采蜜、釀蜜”。于是,課程設計分4步走——

            1.學生自由朗讀,小組合作學習詩的“節(jié)奏”。學生自由朗讀比集體共讀要更投入,體味更深,理解更透;聞一多認為現(xiàn)代詩有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而音樂美則指節(jié)奏、音尺,“節(jié)奏即格律”。因此,在課程挖掘中抓“節(jié)奏”而錨定,可謂抓住了詩教課程的“切入點”。

            2.師生共讀。師生是學習共同體中相互依存、相互理解和幫助、相互信任和欣賞的兩個能動主體,是兩個互為塑造、平等的雙主體,也是最為活躍的人力資本。師生共讀,不僅互相“生發(fā)”出新的意境,而且體現(xiàn)課程實施中的平等、民主意識,優(yōu)化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決定著學生較強的向師性和學科感情喜好度。

            3.吟誦全詩。詩教的核心乃是從聲由樂感化人心,使之“溫柔敦厚而不愚”。吟是中國最美讀書聲,以字帶聲、以字行腔是漢語特有的。南宋朱熹指出,在吟唱中涵詠、思考、讀書是優(yōu)美的、快樂的,是“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的魅力事業(yè),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深度思考,也是晨吟暮詠的修行養(yǎng)性。顯然,吟誦是開發(fā)詩教課程極其重要的傳統(tǒng)手段。

            4.在課程開發(fā)中,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直接影響著課程價值呈現(xiàn)以及課程實施與評價,根本的原則是集體合作,形成教師共同體,使每個教師的特長得到發(fā)揮并互相補益。因此,在《游子吟》的課程開發(fā)中,教師用自己的音樂天賦,拉動手風琴,讓學生低吟淺唱,既抓住了中國古代詩文與音樂密不可分的關系,又使教師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思維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感染了學生,更是把學生“拉進”情境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在新的情境中默默“遷移”,這就是切實的教育。

            利用藝術表演的手段“展現(xiàn)”課程。就學習策略而言,要讓學生的身體參與到學習之中,把藝術化學習作為突破口。教師陳述詩之情境,為“情景表演”張目。師生配合,表演情景劇,通過表演加深理解和意義協(xié)商。但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教師進入角色快,理解更到位,學生進入角色慢,如何更好地配合;二是當個別學生表演時其他學生干什么,這些問題得不到恰如其分的處理,優(yōu)質(zhì)的課程效益很難獲得。

            與學生充分“連接”開發(fā)詩歌課程。詩歌課程開發(fā)應將詩文構織的世界與學生的經(jīng)驗、認知、情感、理性、審美世界“連接”起來,是一種特殊的認知結(jié)構調(diào)整、融合。因此,讓學生講自己所得,學貴自得;通過討論,讓學生在各自的生活中嘗試回答,內(nèi)容具體充實而多元。徐小鳳在課程開發(fā)中將學生“引入”詩中體味,然后“擴延”到日常生活之中,她用“媽媽平時為我們做什么?你為媽媽做了些什么”的問題和開放性任務,打破課程時空界限——讓學生回家,給親人吟唱《游子吟》;讓學生回家“擁抱”親人。讓學生“還原”到生活中理解“母愛”與“孝親”,這是一種延展式的提升學習;讓學生既有德性又有德行,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法。由此,課程由靜態(tài)知識結(jié)構“轉(zhuǎn)化”為人的行為動機的價值理由,課程“自化”(即再生性課程)成了學生德行的力量。這就是課程最美好的價值。

            (作者系甘肅省榆中一中原校長、全國優(yōu)秀教師、蘭州市“金城名師”)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19452人次 日均訪問:20591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shù):12383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允許不得轉(zhuǎn)載信息內(nèi)容、建立鏡像 網(wǎng)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wǎng)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wǎng)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
        欧洲美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久久精品36亚洲色,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