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做客新華網(wǎng)、中國政府網(wǎng)《部長之聲》,就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回應網(wǎng)民。他認為,教育質(zhì)量是尊敬出來的,不是誰抓出來的。 今年年初,黨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作出了系統(tǒng)部署。在兩會的“部長通道”上,陳寶生用“提、改、育、用、保、尊”這六字箴言概括了貫徹落實這個文件要做的事情。 所謂“尊”,是指對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既指全社會要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也指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對教師群體和個體的尊重?!抖Y記·學記》中有云:“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币馑际钦f,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師是難能可貴的,尊師才能重視他所傳授的道,百姓才能專心求學?!皣鴮⑴d,必貴師而重傅?!弊怨乓詠恚處熅褪橇钊俗鹁春途粗氐穆殬I(yè),所謂“天地尊親師”,教師享有和天地、上蒼、父母同等的地位,就連古代的皇帝在召見自己的老師時,也不能以君臣禮節(jié)南面而坐。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一個地區(qū)或?qū)W校的教育質(zhì)量是某某領導抓出來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只要對教師制定了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實施了富有成效的獎懲措施,就能水到渠成地提高教育質(zhì)量。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需要育人的教師去執(zhí)行和落實。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以人為本的當今社會中,如果管理者缺乏對教師足夠的尊重,教師就會失去教書育人的精神動力,身心疲憊,難以產(chǎn)生職業(yè)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到那時,無論制度多么科學、管理抓得多么嚴格、獎懲多么到位,提高教育質(zhì)量也是一句空話。 尊重教師,首先要從教育內(nèi)部和學校做起,教師才能最終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從而贏得社會各界的尊重。 校長要把建設相互尊重的優(yōu)良校風放在第一位。學校無小事,處處皆教育。校長必須時時履行自己的承諾,尊重、理解、信任教師,嚴肅認真地辦好有關教師的每一件事情。同時,要平等對待每一位教師,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處,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尊重是相互的,校長尊重每一位教師,必然會贏得他們的尊重,教師之間也會相互尊重,如此,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會逐步形成。 校長要知人善任,注重教師的培養(yǎng)和使用。對于工作業(yè)績突出的教師,校長要充分信任他們,大膽提拔和任用他們,為他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機遇。對于教育教學能力稍差的老師,校長也不要隨意放棄他們,要為他們搭建成功的平臺,提供學習和進修的機會,盡快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校長還要對教師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教師是凡人,在全社會贊美教師春蠶精神和蠟燭精神、強調(diào)教師奉獻和責任的同時,校長不應把教師神圣化而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應該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對于教師所犯的非原則性錯誤,校長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多一些寬容理解,少一些批評指責,不能抓住一點就無限放大,而要將錯誤作為一種資源,變成教師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