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教學教研】>【教育文摘
        校長辦學要走人文教育之路
          [2017-05-15 09:34]  瀏覽次數:1782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人文教育,應該是每一個教育人心中的夢想;人文教育,應該是每一個校長永恒的價值觀。校長辦學要走人文教育之路

        來源:中國教師報 2017-5-10 作者:趙 軍

        人文教育,實質是人性教育,本質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豐富的人文知識,掌握了完備的人文方法,形成了成熟的人文思想,自覺遵循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擁有幸福人生。

        對學校教育而言,確立鮮明的人文價值取向,搭建優(yōu)質的育人平臺,營造優(yōu)良的人文環(huán)境,是有效實施人文教育,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根本途徑。人文教育要求我們注重文化內化,強調涵養(yǎng)和發(fā)展,形成“以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yǎng)人、以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人、以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熏染人、以深刻的實踐活動歷練人”的學校文化。學校實施人文教育,就是“做人教育、成人教育、全人教育”, 核心是“以人為本,教人成人”。

            以讓學生生命怡然綻放,為辦學宗旨

        怡然綻放,就是自主自由的成長。怡然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必須在自主的前提下才能出現。綻放是一種富有詩意的發(fā)展,是師生的“自我實現”?!白屔痪`放”,就是追求師生的自主發(fā)展、自我實現。

        通過“立體教育,個性綻放”的育人模式,學校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作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以國家課程為基礎,開齊課程,確保學生享有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權利;為學生開設選擇性課程,組織實踐性主題活動,構建人文特色課程體系,關注課堂改革,尊重學生差異,讓每一節(jié)課彰顯學生個性;為多元學生群體創(chuàng)設人性化學習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圖書館式學校,觸手皆是書卷,處處彌漫書香,創(chuàng)建孔園、文化長廊,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每一寸空間都育人。

        構建“沉浸體驗,潤澤心靈”的浸潤式德育課程體系。德育課程將“尊重個性”放在首位,以“尊重人,尊重人的發(fā)展,尊重人的自我價值實現”為原則,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校課程體系包括引領提升類課程、主題儀式類課程、綜合實踐類課程、社團活動類課程和環(huán)境陶冶類課程。通過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道德情境和道德沖突,讓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互動過程中將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規(guī)范以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道德情境的自主判斷能力,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自覺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道德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念和品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以尊重生命本真、激活生命潛能,為教育歸宿

        尊重學生生命本真,即尊重學生自由獨立的人格,保護學生純潔成長的狀態(tài)。激活生命潛能,激發(fā)學生樹立人生價值目標,激活學生積蓄的能量。涵養(yǎng)生命情致,讓學生體驗快樂成長的情感,涵養(yǎng)高雅生活的情趣。校長在辦學中,尊重本真是根本,好比樹根;激活潛能是途徑,好比枝干;涵養(yǎng)情致是目標,好比花果。根深、枝繁、果碩,才是學校人文教育的最終形態(tài)。

        校長在辦學過程中要始終把人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繼承學校人文學科優(yōu)勢發(fā)展的傳統(tǒng),并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以人文教育涵養(yǎng)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要貫穿學校工作的全過程,既體現在學校特色辦學的頂層設計上,又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日常實踐中。學校辦學模式的形成、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教育教學方式的選擇、管理評價模式的確立、課程設置與課程資源建設、國際化教育平臺的搭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以及后勤服務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應指向人文教育。

        學校要以“人文環(huán)境建設、人文課程建設、人文課堂建設、人文師資建設、人文制度建設”為人文教育途徑,進行全方位、全員、全過程文化滲透,塑造師生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自我定位,發(fā)展個性,實現價值,達成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以服務人、發(fā)展人,為育人目標

        為改變當前普遍存在的“千生一面、高度同質”的局面,學校應以“尊重人、服務人、涵養(yǎng)人、發(fā)展人”為育人目標,重視學生多元發(fā)展。目前,學校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體,保障學生高質量全面發(fā)展,以國際發(fā)展教育與特長發(fā)展教育作為學生發(fā)展的“兩翼”,形成“一體兩翼”的發(fā)展格局和辦學模式。

        一方面,尊重發(fā)展,構建生本化高效課堂。全面優(yōu)質發(fā)展的關鍵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實施人文課堂,核心是“以生為本”,尊重個性,發(fā)展?jié)撃?,提升素養(yǎng)。在評價中堅持過程標準、質量標準、效率標準三者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倡導學生快樂學習、靶向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尊重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平等性,強化群體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并能更好、更充分地挖掘自我潛能。在競爭與合作中,每一個個體都得到了鍛煉,學生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參與,學會了溝通,得到全面發(fā)展。

        另一方面,尊重個性,設置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個性化發(fā)展的保障是要有豐富可選擇的課程體系。課程是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載體,是學校育人體系的核心要素,是學生個性化成長的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學校根據學生個性需求和特長發(fā)展需要,構建并實施學科競賽類培養(yǎng)課程、藝術體育類特長課程、自主招生類培訓課程等“個性化特長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某一或某些學科的素養(yǎng)和技能,突顯學生的個性特長教育。以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拓展學生發(fā)展空間,營造全面實施人文教育的良好氛圍,最終促成學校特色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

        建設一所溫情充盈、底蘊深厚、個性綻放的學校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人文教育,應該是每一個教育人心中的夢想;人文教育,應該是每一個校長永恒的價值觀。

        (作者系遼寧大連開發(fā)區(qū)第八高級中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17年05月10日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5933人次 日均訪問:20594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5587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
        欧洲美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久久精品36亚洲色,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