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德育園地】>【家長學校
        孩子需要友誼型父母
          [2018-06-19 08:47]  瀏覽次數(shù):2485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孩子需要友誼型父母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金鉉春

        ■預備青春期:父母角色要轉變

        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與孩子交流不暢,常問“要怎樣與孩子溝通,孩子才能聽我的話?”其實,這種想法本身正是他們與孩子交流不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幫助孩子以自身的特點去發(fā)展自己。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誼型父母,而不是處處干預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認可與幫助。如果父母一味希望孩子聽從自己的說教,必然會與孩子產生沖突。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態(tài)傾聽孩子的心聲。

        幫助孩子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一種熟悉自身的感覺,一種‘知道個人未來目標’的感覺,一種從他信賴的人中獲得期待的認可的內在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孩子12—20歲時的危機是完成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亂感。如果這一危機成功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忠誠的美德,順利完成自我統(tǒng)一的發(fā)展任務。如果危機得不到解決,就會形成不確定性,出現(xiàn)角色混亂感。埃里克森認為,在這個從童年期向青年期發(fā)展的過渡階段,孩子必須仔細思考全部積累起來的有關他們自己及社會的知識,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們這樣做,就獲得了一種個人的同一性,長大成人了。獲得個人的同一性,標志著這個發(fā)展階段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所面對的實際上是嬰兒期、兒童期、學齡初期和學齡期等四個階段家庭教育的整體結果,而非單純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是長期連續(xù)的過程,此前孩子很可能已存在很多問題,孩子的自我主張和逆反情緒并非只與青春期有關。

        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及心理的發(fā)展特點,孩子表現(xiàn)得不再那么服從,也不再那么有耐心??刂朴麖姷母改笗c孩子發(fā)生強烈沖突,有些孩子會以粗暴的言行回應父母,甚至會離家出走。這些是父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缺乏以尊重為核心的平等交流意識,不能很好地換位思考體諒孩子的感受所導致的。

        也有很多父母會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得很好。他們比較尊重孩子,能與孩子平等交流,在傾聽孩子想法的同時,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成為青春期孩子的朋友。

        父母是否善于與孩子交朋友,是幫助青春期孩子確立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所在。

        正確對待孩子的心理防御機制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角色感往往來自對自我角色的想象,很難與現(xiàn)實中的自己統(tǒng)一起來。對自己的完美幻想,令他們更加覺得現(xiàn)實中的自己難以接受。這種失落感會激發(fā)起本能的破壞力,并常常指向自己最熟悉的人,受挫后對他人或同學乃至自己的親友產生攻擊性言行。有些孩子雖不敢做出攻擊性的言行,但與父母互動時會以沉默作為反抗,行為上表現(xiàn)出“你讓向東我偏往西”的傾向。

        因為個人認知的局限,很多父母難以對孩子實施真愛的行為。有些父母頭腦中存在著一個致命的認識誤區(qū),是認為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絕對高于孩子。其實,孩子所處的時代與父母所處的時代不同,他們的經歷同父母有很多差異,父母以往的經驗往往不適合現(xiàn)在的情況。如果父母承認自己的認識存在盲區(qū),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流,孩子會更樂于敞開心扉;如果父母抱著建議的態(tài)度,而不是以訓斥孩子的錯誤為前提,孩子會更容易考慮父母的建議。

        青春期孩子對于父母言行中的控制意識會特別敏感。當他們感覺被束縛時,會認為聽父母的話就意味著失去自我,自我價值保護意識會讓他們極力抵御外來的控制。如果父母不了解他們的心理防御機制,就可能面對一場言語沖突的較量,或者一場難以打破的沉默僵局。

        能否成為友誼型父母,與父母自身心理成熟度相關。孟子說過,“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面臨無法解決的親子關系問題時,父母應學會更多地從自身找原因。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以不帶個人主觀偏激傾向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不貶低,不浮夸,接受孩子本真的狀態(tài),引導孩子從接納真實的自己開始,學習以勇敢的心面對世界、面對自己的缺點、面對人際關系中的挫敗。

        友誼型父母關注心態(tài)、關系和技巧

        保持平等良好的心態(tài)。與孩子互動交流時,以關懷孩子為基本態(tài)度,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不成熟的表現(xiàn),把角色調整到朋友的平行角度,盡可能以中立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言行。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是互動交流的基礎,基礎越堅實,溝通的效果也就會越好??梢远嘤媚抗饨涣鳎徽勚?,真誠的目光會讓孩子感受被關懷、被愛。多用一些肢體的親密接觸,讓情感在接觸中自然流露,增進彼此的接納度。

        多參與孩子的文體以及集體親子活動,以增強孩子的伙伴感,使孩子更容易對父母說出真實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情緒不好時,真誠地表達自己內心感受,以獲得孩子的理解,同時也讓孩子學會體諒他人。多關注孩子對父母的積極言行,當孩子對父母表達關愛或幫助父母做事后,要及時對孩子表示感謝,使孩子在感受到自己價值的同時強化孩子對他人感恩意識的體會和認識。

        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學會換位思考,多回憶自己處于青春期時的感受,用孩子年齡階段的語境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感受到親切與平等。對孩子的感受及時給予充分共情,比如“嗯,是讓人感覺難受”“確實讓人感覺有些過分了”“的確讓人感覺有些壓抑”“是讓人感受不太好”等。

        給孩子建議時,需要思考給出的建議是否只是自己的意愿,是否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及孩子的實際情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語言,當孩子犯錯時,盡量只糾正,不責備,以朋友式的語言給孩子合理的解釋和建議。

        溝通時需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時,及時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判斷和感受,讓孩子在交流過程中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理清自己的思路,進而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

        父母是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孩子出現(xiàn)人生困惑時,友誼型父母較有能力幫助孩子。如果父母感覺自身能力不足,要及時尋求專業(yè)人士、專業(yè)機構的幫助,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完成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成長,幫助孩子順利地過渡到獨立健康的成年早期階段。

        (作者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師)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15529人次 日均訪問:20592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shù):10086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
        欧洲美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久久精品36亚洲色,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