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并指定浙江、上海兩地承擔試點任務。浙江省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直面“唯分數(shù)論”“一考定終身”“專業(yè)被服從”等老大難問題,從考試到錄取進行全面改革,形成頗具特色的高考方案和模式。2017年高考招生錄取工作的圓滿結束,標志著新一輪高考改革試點的成功落地,學生和家長普遍滿意,社會總體評價積極正面。 這一輪高考改革,有效擴大了學生的學習選擇權。浙江省新高考選考科目“7選3”共35種組合,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非文即理的分科局限。全省2014級高中學生選傳統(tǒng)“純文”或“純理”科目的只有22%,選“2文1理”或“2理1文”的占78%。學習進度和考試次數(shù)的選擇更加自主。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校學科教學計劃,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進度、學考和選考具體時間及次數(shù)。統(tǒng)一考試招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4種模式并行,再輔之以高校自主招生等其他特殊類考試招生通道,讓學生“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時,高考改革還使學校完成了從整齊劃一的行政班授課,向差異化的選課走班教學的轉變,“必修分層、選修分類、藝體分項”成為基本取向。在行政班與教學班并行下,班主任與成長導師“雙軌制”管理模式走出了新路子,有效改變了以往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普遍缺少辦學特色的局面。“一校一方案、一生一課表”成為高中教學形態(tài)的真實寫照,“個性發(fā)展、人人成才”的多樣化、特色化高中教育體系逐步形成。 當然,高考改革也給高中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斑x課走班”遭遇教育資源短缺、教師隊伍出現(xiàn)結構性矛盾和“潮汐現(xiàn)象”、傳統(tǒng)教學考核和績效評估失效、原有的教學秩序受到沖擊等問題接踵而來。對此,唯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推進高考改革與高中課改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 一是,加大政府統(tǒng)籌與投入。高中課改不僅是課程標準體系的轉型和升級過程,也是師生比和教育資源配置體系的調整和重組過程。沒有相應的教育資源供給和支撐,沒有“人、財、物”的有力保障,深化高中課改的目標就會落空。而且,高考改革和高中課改并不是單一的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改革,而是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多個系統(tǒng)的綜合性與社會化改革,編制、經費、物資等關鍵要素絕非教育系統(tǒng)能完全左右的。因此,國家要加強頂層設計聯(lián)動和制度性統(tǒng)籌,研究和解決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問題,調整教育投入結構與比例,重新核定學校設置標準,切實擴大資源的有效供給,包括教室、實驗室、圖書資料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財政投入。 二是,深化高中教育改革。高級中學要在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上下功夫,把握選課指導制度、學校規(guī)劃課程建設、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課程資源共享機制、改革評價制度這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進而形成促進課改的組織機構和制度文化,為建立良好的教師關系、提升教師能力、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營造良好的學校文化氛圍;要創(chuàng)新人事管理體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合理確定選課走班后的師生比例、生均經費、撥款通道等;要探索教師個人發(fā)展、專業(yè)發(fā)展、教學發(fā)展和組織發(fā)展的新途徑,通過擴大編制、實行區(qū)域統(tǒng)籌、學校自主招聘及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組織形態(tài)等連鎖對策,應對和改善教師動態(tài)化的結構性矛盾與“潮汐現(xiàn)象”;要探索高考新政下高中課程建設、教學評估、教師績效考核、學生管理新模式和路徑。 三是,強化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錄取的關聯(lián)。高考改革方案設計的是“兩依據(jù)、一參考”,這里的“一參考”就是指把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交給高校,作為招生錄取時的重要參考,由高校自主決定如何作為“重要參考”。關鍵在于,招考公平的前提是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一定為寫實,確?!翱尚拧薄翱杀取薄翱捎谩薄.斍?,綜合素質評價還缺乏高考成績那樣的公信力,而且區(qū)分度和操作性不高。雖然浙江在“三位一體”招生中使用綜合素質評價成績,但其量化的分數(shù)來自高校的面試,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只是象征性地作為前置條件,考生只要在中學獲得“合格”的評價即可。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和專題研究,核心是要解決怎樣“可信”“可比”和“可用”的問題。 四是,提高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課程化”水平。目前,大多數(shù)中學教師不具備生涯規(guī)劃指導能力,一些學校的相關課程形同虛設。因此,學校一方面亟須提高學生、學校、社會對生涯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特別是要加強師資培訓與建設,著重解決“無課標、無教材、無師資”的問題,促進課程建設的標準化,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選擇、自我負責、主動發(fā)展;另一方面,可將生涯規(guī)劃教育適度前置,以初中甚至小學為起點,實現(xiàn)小學、中學和大學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銜接和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