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曾就閱讀四大名著的情況對班上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有近80%的學生從未完整閱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部,僅有極少數(shù)的同學完整閱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一兩本。 在教育部新頒布的新課標課外閱讀書目中,四大名著位列其中,新課標同時也要求語文老師在正常的教學外,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為何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情況還是不容樂觀呢? 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思想上的不重視是主因。很多語文老師認為,學生只要上課時認真聽講,能弄懂課本上的知識,會做練習冊上的練習,能夠去做、會做老師印發(fā)的一些習題就可以了,而至于課外閱讀,很多語文老師一般不會作強行規(guī)定。但出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有些老師會鼓勵學生多看些作文書,多讀一些時文,而一般不會鼓勵、強迫學生去閱讀四大名著等。另外,現(xiàn)在很多語文老師自己可能也沒有完整地讀過四大名著,在指導學生閱讀四大名著方面也缺少方法。 從學生方面來說,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沒時間閱讀是影響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上學期間,學生們要學習六七門甚或更多的課程,要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大量作業(yè)。學生整天陷于題海之中,時時都在拼分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有時間去閱讀名著嗎?假期亦是如此,有的要去學校補課,有的要去家長代報的各種培訓班,哪還有心思、余力去閱讀名著。 就算有時間讀,如何讀、讀了何用等問題也是影響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的重要因素。 對于中學生而言,古今生活形態(tài)差異會帶來閱讀的體驗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文學經(jīng)典中所描繪的生活形態(tài)與現(xiàn)代生活形態(tài)尤其是中學生所認同的生活形態(tài)差異較大。于是,閱歷尚淺且無充分閱讀經(jīng)驗積累的中學生在看待一些名著中所描繪的人和事時,難免會覺得索然無味。另外,四大名著雖說是白話小說,但對閱讀經(jīng)歷尚淺的中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文字障礙的。 現(xiàn)在的中學語文課本中雖有不少四大名著的節(jié)選,如《智取生辰綱》《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黛玉進賈府》《失街亭》等,但不少學生認為,只要看這些選文就足以應付考試,沒必要把時間花在閱讀原著上。讀四大名著無法使中學生看到直接價值,因此,他們在空余時間多會選擇去背英語單詞或者記數(shù)學公式等。 再者,現(xiàn)在的中學生身處快餐文化盛行、文化泡沫泛濫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學生們沉不下心去閱讀較枯燥的原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認為閱讀原著遠沒有看影視劇等過癮,要了解四大名著,完全可以看能給人以強烈視聽享受的影視劇等。 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而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卻越來越遠離四大名著,這不得不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文教師的重視。語文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想方設法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親近、閱讀四大名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四大名著的樂趣,將中國的優(yōu)秀文學素養(yǎng)培育下去。 (作者周杰民,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