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由性刺激帶來的快感是人類最原始的精神愉悅,隨著孩子生活范圍的擴展,通過游戲、閱讀、工作、運動、文化、藝術等獲得更高一級的精神的愉悅,性本能就獲得了升華。當孩子在工作中獲得了高級精神愉悅,他們就不會將精神愉悅寄托在性刺激中了。 一、什么是孩子的工作 對于“什么是孩子的工作”這個問題,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感到很茫然。在國人的觀念中,工作是成年人用來掙錢的差事。其實,孩子也有工作,為了自己內在發(fā)展所進行的活動就是他們的工作。 一天中午,我在北京李躍兒芭學園遇到一個3歲的女孩,她正在專心地將一些彩色塑料珠子穿成手鏈,她已經做好了一個漂亮的手鏈,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正在為媽媽做一個,準備放學后送給媽媽。這是否是孩子的一項工作呢? 具有以下特質的活動才能夠成為孩子的工作。 ◆目的性。指向目標。將珠子穿成手鏈,手鏈就是這項工作的目標。 ◆連貫性。有開始,有結束。從開始穿珠子到手鏈完成,這是一個有連貫性的過程。 ◆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將一個個散亂的珠子穿成了一串,其間還有每個珠子色彩的搭配,這是3歲女孩的想象。 ◆建設性。幫助孩子建構人格。當手鏈成功后,女孩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自我認知得以建構,這是人格的基礎。 3歲女孩進行這項工作,獲得了哪些內在發(fā)展呢? 首先,女孩獲得了愛的能力發(fā)展。女孩在給媽媽做手鏈的過程中,內心充滿著對媽媽的愛,用做手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這項工作發(fā)展了女孩體驗愛和表達愛的能力,使女孩獲得愛的滿足。 其次,女孩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欲望得到滿足。女孩發(fā)現(xiàn)了珠子有孔,用一根細細的線可以穿過每一個珠子的小孔,然后做成手鏈,手鏈可以用來裝飾自己……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 第三,女孩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展。把一個個不相干的珠子組合起來,達成自己的需要,這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 第四,女孩的專注力得以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是天生的,只要是他們喜歡的事物,他們就會專注于對這個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女孩要讓自己的心力集中在工作上,使得女孩的專注力獲得了保護。女孩這個中午一直專注著做這件事情。 第五,女孩的意志力得到發(fā)展。完成一個手鏈需要女孩幾天的工作時間,她堅持完成了這項工作,意志力獲得了發(fā)展。 第六,女孩獲得對自我效能的認知。完成做手鏈的工作,給孩子提供了一次認識自己能力的機會。當工作圓滿完成,達成了孩子的心愿,孩子便知道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某一項工作,對自我效能的良好認知能夠給孩子帶來內心深處的愉悅,這是孩子獲得自尊和自信的基礎。 第七,女孩的合作能力得以發(fā)展。女孩開始做手鏈的時候,因為珠子的孔非常小,不能夠掌控穿孔的方式,女孩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與女孩一起合作,女孩開始學習到更好的穿孔方式,體驗到尋求幫助對自己達成目標的重要性。 第八,女孩運動機能得以發(fā)展。女孩在穿珠子的過程中,手臂的肌肉和掌指肌肉的協(xié)調性、運動性和掌控力都獲得了發(fā)展。 孩子在每個年齡段的工作是不同的,需要根據(jù)各年齡段孩子內在發(fā)展的需要。在工作中獲得發(fā)展?jié)M足的孩子內心會愉悅和平靜,精神愉悅方式沒有停留在原始的性快感中。 而孩子在工作中獲得發(fā)展的專注力、創(chuàng)造力、意志力、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欲望等,正是6歲前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寶貴的“學習習慣”。 2、引領孩子工作的原則 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孩子都需要一個工作區(qū)。這個工作區(qū)能夠吸引孩子,讓孩子喜歡待在這里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考、探索和發(fā)展,讓孩子覺得這里是自己的世界。 在家庭里,父母引領孩子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則。 原則1:尊重孩子的興趣 兒子5歲零9個月,平時工作只能持續(xù)15~20分鐘,經常會走神。兒子想?yún)⒓訕犯咂床迮d趣班。我一直猶豫著,打算讓他學習織毛衣。您覺得織毛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么?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15~20分鐘,除非有孩子非常喜歡做的事情,孩子才能夠持續(xù)專注地做很長的時間。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既然孩子喜歡樂高,為什么要讓孩子學織毛衣呢?孩子喜歡樂高就讓孩子參加樂高學習班,這樣能夠滿足孩子的興趣,同時提升他的樂高水平。 因為孩子喜歡樂高,所以,在玩樂高的時候,孩子就會持續(xù)專注較長時間,培養(yǎng)了孩子的專注力、自信心、成就感等。父母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控制孩子。 原則2:如果孩子工作目標不清楚,成年人要主動引領;如果引領失敗,不可以強求孩子進入工作。 在芭學園的戶外,有一個建筑工作區(qū),這里堆放了一些木板和圓形短木樁,3個4歲左右的男孩來到建筑區(qū),負責該區(qū)的老師遠遠地觀察著孩子們如何進行工作。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們沒有工作目標后,老師上前與孩子們一起工作,他引領孩子搭建了一個滑板,可以讓圓形的木頭順著這個滑板從上往下滾動。 當孩子們明白工作目標后,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目標達成后,他們有了成就感。 原始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欲望被破壞了的孩子,很難進入工作狀態(tài),他們不愿意工作或者不會工作,成年人需要有極大的耐心修復孩子的工作熱情。 在引領孩子進入一項工作時,如果孩子不愿意工作,不可以強迫孩子進行工作,要給孩子觀察、了解和克服內心障礙的時間,幫助孩子打消顧慮,比如害怕弄臟衣服,擔心手臟等。 原則3:完成工作后與孩子一起歸位 在廚藝區(qū)里,老師們?yōu)楹⒆訙蕚淞讼磧舻乃褪卟耍刻煸缟隙加泻⒆舆x擇廚藝作為自己的工作。 這一天,5歲的毛娃和大寶寶選擇了廚藝,他們一邊聊天一邊干活,將水果和蔬菜做成了一盤漂亮的色拉,兩個人享受完自己的成果后,將工具一一拿到水池沖洗干凈,然后歸位到廚藝柜,擦干凈桌子后才離開,他們已經養(yǎng)成了歸位的好習慣。 工作是一件有始有終的事情,工作完成后,孩子的心力已經不足,成年人要與孩子一起,幫助孩子將工作的材料和工具進行歸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 孩子是一個生命體,手淫、性幻想、工作、閱讀、講故事、學習文化知識……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在他們的生命中卻是緊密相連的。 孩子的身體發(fā)展與精神發(fā)展的平衡與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緊密相關,父母和幼兒園老師就是孩子的“生存環(huán)境”,當孩子的行為出現(xiàn)了偏差,成年人要審視的首先是自己! 本文選自《善解童貞3:孩子的情欲世界》 胡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