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法規(guī)文件】>【上級文件
        安徽省教育廳關于統(tǒng)籌做好新高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7-09-14 10:22]  瀏覽次數:4038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安徽省教育廳關于統(tǒng)籌做好新高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來源:安徽省教育廳 2017-9-12

        皖教基〔2017〕17號

        各市、省直管縣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fā)〔2014〕35號)精神,適應深化課程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要求,根據《安徽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皖政〔2016〕84號),現就統(tǒng)籌做好新高考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堅持以穩(wěn)中求進、內涵發(fā)展為工作總基調,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契機,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發(fā)展為導向,積極探索適應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綜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創(chuàng)新的路徑,為全面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及實施高考改革在師資、教學設施設備和信息平臺等方面做好準備,為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fā)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奠定基礎。

        二、總體要求

        (一)基本原則

        1.整體謀劃,分步實施。根據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體實施方案,遵循教育規(guī)律,加強頂層設計,統(tǒng)籌安排教學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方法步驟和主要措施。

        2.研究先行,分類指導。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和教師培訓,建立專業(yè)團隊,開展專項研究,分類指導各地、各學校開展教學管理改革工作。

        3.統(tǒng)籌兼顧,合力推進。落實政府主體責任,統(tǒng)籌利用教育資源,重點建立教師資源統(tǒng)籌調配機制。按照優(yōu)先補齊急需急缺的原則,切實加大資源建設與保障力度。

        4.立足實際,創(chuàng)新實踐。把學校教學管理改革與學校特色發(fā)展相結合,與教育信息化相結合,通過擴大學生選擇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促進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fā)展。

        (二)主要目標

        通過制定可供學生“選擇教育”的課程設置方案,優(yōu)化教師專業(yè)結構,加快選修課程和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規(guī)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運用,科學指導學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借助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學校精細化管理,建立教育質量評價機制。通過高中三年教育,以培養(yǎng)高中學生所應具備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為每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提供條件,為每位學生能夠適應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2017年秋季所有學校都要結合實際,根據指導意見,制定試點方案,開展試點,破解改革難點,為2018年全面實施改革提供經驗和案例。

        三、主要措施

        (一)統(tǒng)籌實施,積極做好新高考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改革工作

        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進,原來建立在行政班基礎上的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新的變化,需要建立適應行政班和教學班并存的新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各地要借鑒先行試點省份的經驗,結合實際,合理安排學校課程修習、有效開展生涯規(guī)劃教育和實踐,不斷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學校課程體系。要切實增強課程意識,全面提升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實施力,著力健全學校課程體系。要基于立德樹人育人宗旨、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務,基于學校價值追求、文化傳統(tǒng)和辦學實際,基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個性特長發(fā)展和選擇考試科目需求,加強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設計,進一步完善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結構完整、層次清晰、遞進有序的校本課程方案,滿足學生不同興趣、不同水平、不同選考要求的學習需求。分類分層開發(fā)選修課程,構建必修與選修有機結合的學科課程體系,充分滿足不同特質學生的學習需求。

        2.均衡有序安排課程教學。普通高中學校要切實按照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求,科學制定課程實施方案,統(tǒng)籌安排高中三年的課程,注意教學時間安排的課程之間、年級之間的均衡性和學科學習的連貫性、可持續(xù)性。一方面,要按規(guī)定開足開齊課程,嚴格控制每周課堂教學時間;另一方面,做好必修課程分層教學的安排,防止出現為應對學考或選考擠壓選修課程課時,從而造成學生高一、高二課程多、課時緊、負擔重,高三年級只應對統(tǒng)一高考科目的現象。禁止集中時間趕進度、強行統(tǒng)一學生選考科目、統(tǒng)一設置選考科目、簡單組合分班等現象的發(fā)生。

        3.充分保障學生選課權利。普通高中學校要從實際出發(fā)、科學嚴謹地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明確分層教學要求,逐步推行全員走班;建立選課制度,編排選課指南,指導學生根據學習興趣特長、學科學業(yè)基礎、專業(yè)發(fā)展趨向、大學招生要求自主選科目、選層次、選教學班級。淡化選考組合,實施分層選課走班要根據學校師資、教室等教學資源實際情況安排課程教學,提前告知選考科目教學班的最大容納量,引導學生有序選擇。同時要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充分利用實驗室、功能教室、圖書館和學校周邊社會公共資源開展走班教學,盡可能滿足學生選課需求。

        4.積極開展學生生涯規(guī)劃指導。從選課到選考、選專業(yè)、選職業(yè),建立和實施學生發(fā)展指導制度成為普通高中學校的迫切需要。各地要指導學校建立學業(yè)和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制度。學校要成立學生生涯規(guī)劃指導中心,組織與生涯規(guī)劃教育相關的研討活動,制定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實施方案,開發(fā)完善學校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和生涯測評系統(tǒng),完善相關制度。學校要建立生涯規(guī)劃教育師資隊伍,指定專人負責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職業(yè)講座和體驗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學會選擇、學會對自己負責,科學制定人生規(guī)劃和職業(yè)發(fā)展方向。讓學生逐步明確職業(yè)性向和課程選擇,理性選擇選考科目、層次和進度,并將生涯規(guī)劃教育與學生社團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探索建立未來職業(yè)體驗實踐基地,積極開展學生職業(yè)生涯實踐活動。

        (二)科學謀劃,切實保障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課程教學的資源條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普通高中學校,認真測算開展教學和管理改革所需的師資、教學設施設備和信息平臺等教學資源需求,根據需求測算情況,結合正在編制的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制定區(qū)域普通高中學校建設規(guī)劃和學校標準化建設方案,統(tǒng)籌本區(qū)域內高中學校教學資源建設,納入年度建設計劃,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切實加大資源建設與財政保障力度,滿足改革后實際教學需要。

        1.加快建立適應新高考改革需要的師資配備機制。各地要根據統(tǒng)一的城鄉(xiāng)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結合測算得出的剛性需求,制定普通高中三年教師補充計劃,分年招聘到位。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無校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統(tǒng)籌區(qū)域內教師的調配調劑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教師統(tǒng)一調配管理制度,以滿足學校的正常教學需求;加大對富余學科教師轉崗培訓支持,鼓勵教師一專多能;鼓勵以多種方式來緩解教師配備的學科結構矛盾,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學校外聘緊缺教師給予必要的經費補助;重點培育好班主任隊伍、學生發(fā)展指導教師團隊和管理團隊。建立有效的選課走班教學模式,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師績效評價機制和學校管理機制。

        2.探索建立適應新高考改革的配備標準。各地要依據高中階段學校的布局規(guī)劃,合理界定學校辦學規(guī)模,按照現有行政班級與教學所需教室不低于1:1.5的比例進行配備,充分挖掘學?,F有教室資源,加大教育財政投入,通過新建或擴建部分校舍或調整招生規(guī)模等方式,解決新的教學模式下校舍場館不足的問題。學校要立足實際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按照教室的小型化、多樣化和專業(yè)化要求和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的原則,設置不同功能的教室,最大程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充分調研和試點驗證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不同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設備配備標準,保證每一所普通高中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合理的、統(tǒng)一的配置。按照學生的選科情況,按需配置。在進行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校和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需求,合理配置常規(guī)實驗室和功能教室、心理咨詢室、探究實驗室、創(chuàng)新實驗室、生涯規(guī)劃指導中心等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功能教室配置。

        3.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各地要圍繞新高考、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學校教學、教研、管理和服務能力的提升,結合我省即將下發(fā)的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和基礎環(huán)境建設指南,規(guī)劃本地智慧校園實施方案,組織學校建設與應用。要不斷夯實高中階段智慧校園基礎設施和網絡體系建設,建立電子身份及統(tǒng)一認證系統(tǒng),實現智能化的排課、選課、評課、成績采集等管理活動,解決學情數據采集、智能組卷、智能批改、智能學情動態(tài)診斷和個性化補救等關鍵問題。學校要重點發(fā)揮好省資源平臺各項功能,積極參與資源建設工作,鼓勵師生利用網絡空間開展備課授課、網絡研修和在線指導,引導和促進師生積極參與平臺開展的各種教育教學評選活動。強化省級管理信息系統(tǒng)應用,對學校課程教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督導評估、教師發(fā)展等一系列工作開展規(guī)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強基礎數據整理應用工作,學校要以應用為核心,指定專業(yè)人員負責,嚴把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等第一手數據采集關,為數據共享、應用拓展、教育決策等提供服務。學校要善于應用省教育管理公共平臺提供的基礎數據和常態(tài)業(yè)務數據,根據自身需求,建立相應數據分析模型,對本校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充分發(fā)揮數據的應用價值。學校要積極探索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重塑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開展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和新型載體的試點示范應用;拓展移動學習終端、仿真實驗室、創(chuàng)客教室等新技術、新媒體的教學應用,推進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模式;開展基于教育大數據的挖掘與學習分析,實現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據分析和全過程學習測評,精準掌握學情及個體差異,實現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各地要高度重視學校信息化資源開發(fā)研究和運維管理工作,要求學校要有機構分管,有專人負責,有專門研究,不斷提高信息化服務于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4.建立與新的教學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隨著選課走班的全面實行,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隨之改革。要突破傳統(tǒng)行政班單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行政班與教學班并存、班主任和導師制結合、學科學業(yè)評價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舉的教學管理模式。加強與選課走班相匹配的教學管理、質量監(jiān)控。要針對行政班與教學班、班主任與導師并存的現象,積極開展相關研究,積極探索與走班教學相適應的學校管理制度變革。要從學科特點、學生可接受程度出發(fā),探索長課與短課、大班教學與小班教學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要加快走班教學質量監(jiān)控制度研究,探索區(qū)域內教育質量監(jiān)測評價的科學方法,建立過程性與終結性、定性與定量、教師個人與教研組團隊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市、縣(區(qū))教育局和各普通高中學校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推進普通高中教學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切實改變應試教育做法,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放在首位,積極推進選擇性教育,推動育人模式的轉變。各市要成立新高考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由市教育局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任副主任,基礎教育、民辦教育、紀檢監(jiān)察、招生考試、教科研、電教、教育裝備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

        (二)加強培訓指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高度重視深化課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普通高中學校調查研究,共同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各級教研部門要切實轉變教研方式,建立教研員定點聯系高中學校制度,經常到學校了解情況和進行指導,挖掘和培育學校課程改革、教學管理、學科建設和課堂教學的典型,發(fā)揮輻射指導作用。

        (三)強化督導考核

        建立工作報備與督查制度。各市、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要匯總各普通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研究方案,各市教育行政部門于今年10月底前報送本地普通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含學年度教學計劃安排表案例(省示范、市示范和一般普通高中各1所)。省教育廳將定期對省示范普通高中學校課程和教學安排情況進行抽查,對發(fā)現的問題,根據情況及時進行通報。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轄區(qū)內的市示范和農村普通高中學校進行抽查,并將抽查及處理情況報省教育廳基教處。省教育廳將把改革試點工作納入2017年對各市基礎教育重點考核內容。

        (四)加強宣傳引導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普通高中學校要加大對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改革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及學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帶來的新變化,主動適應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各地要積極推進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改革的試點工作,為全面實施積累經驗。

        安徽省教育廳

        2017年9月8日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23396人次 日均訪問:20592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13264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
        欧洲美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久久精品36亚洲色,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