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教學教研】>【教育文摘
        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歷史素養(yǎng)
          [2017-08-05 09:59]  瀏覽次數:1689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歷史素養(yǎng)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7-8-4 劉彥波
           歷史是智慧的寶庫。任何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都必須根植于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比藗兛偸窃诶^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fā)展的。一幅幅歷史畫卷,一個個生動的歷史人物,都在揭示歷史的規(guī)律、社會的法則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歷史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載體,從古今中外的歷史發(fā)展中總結出的歷史智慧,能夠幫助青少年感悟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真諦,提高人文素養(yǎng)。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說:“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要務,為國家之要道?!闭f明史學對于國民和國家的重要性。

        歷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歷史素養(yǎng)是歷史知識和歷史觀的綜合反映,源于對歷史重要性的感悟。關于讀史、知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有過精辟的論述。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章太炎有“不讀史書,則無從愛其國家”的高論。這些都說明了對青少年進行歷史教育,使其具備必要的歷史素養(yǎng)的必要性。

        目前歷史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其一,歷史教育的邊緣化。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使豐富而系統的史學變得枯燥乏味和支離破碎,歷史學科備受忽略。當歷史教育變異成應試教學,歷史教育的功能就不會得到發(fā)揮。其二,“戲說”歷史成風。奉行“娛樂至上”的大眾傳媒,使歷史娛樂化。一些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和讀物,常常為了觀賞性、可讀性而曲解史實,有的則“戲說”“惡搞”,甚至無中生有、胡編亂造,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的歷史觀,喪失了歷史嚴肅性和真實性。這些都給青少年歷史素養(yǎng)的培育帶來嚴峻挑戰(zhàn)。

        當今社會,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意識日趨活躍,社會思想文化越來越多元多樣多變,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迅速發(fā)展對青少年產生越來越大影響,青少年成長社會環(huán)境更趨復雜,他們思想意識狀況呈現出多樣化、層次化、復雜化的特點。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加強青少年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皻v史是最好的老師”,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青少年時期是道德構建和人格形成及自我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培育青少年的歷史素養(yǎng),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前進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歷史素養(yǎng)促青少年健康成長

        歷史素養(yǎng)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后天通過教育養(yǎng)成的。

        歷史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包括歷史知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意識和價值觀。歷史知識是發(fā)現問題、思考社會和人生的基礎。歷史思維能力是用以再認識和再現歷史事實,解釋和理解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發(fā)展進程,分析和評價歷史客體的一種素養(yǎng)。歷史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最重要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辯證看問題的能力。歷史意識是人們在歷史認知基礎上凝聚、升華而成的經驗性心理、思維、觀念和精神狀態(tài)。歷史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讓青少年形成歷史意識,學會借鑒前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正確理解現實和思考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币虼?,以人類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陶冶青少年心靈,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素養(yǎng),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歷史教育把育人、立人作為基本目標。培養(yǎng)青少年歷史素養(yǎng),能夠使他們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能夠使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提高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識別判斷力,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品質;能夠使他們具備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其次,有利于激發(fā)青少年對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歷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和精神家園。歷史素養(yǎng)體現著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魯迅說:“歷史上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yōu)秀文化和優(yōu)良傳統,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質、不朽的民族精神、忠貞的民族氣節(jié)、真摯的民族情感和優(yōu)良的民族習慣。例如,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主義情懷,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青少年感悟這些民族氣節(jié)和民族精神,能夠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yè)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再其次,有利于形成開放意識和世界意識。歷史縱貫古今,橫聯中外,中囊百科,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文明成果。歷史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能夠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認識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追尋歷史演進的規(guī)律,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

        讀史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鑒今。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歷史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把握規(guī)律、開辟未來。(作者劉彥波,系中華文化發(fā)展湖北省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15515人次 日均訪問:20592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10074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
        欧洲美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久久精品36亚洲色,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source id="lnjex"></source>

          <strike id="lnjex"><table id="lnjex"></table></strike>